淡滨尼综合诊疗所家庭医学助理顾问阮淑慧医生(右)通过大肠癌决策手册,和病患讨论不同筛检方式。(新保集团综合诊疗所提供)
结肠直肠癌筛检决策手册内容除了解说结肠直肠癌的普遍性与症状,也解释哪些人属高风险群体、本地有哪种检测方式、不同筛查方式的利与弊,以及了解病患对筛查的顾虑。
本地研究员推出结肠直肠癌筛检决策手册,除了提供关于大肠癌的综合信息,也能帮助公众衡量并选择最合适的筛检方式,以促进大肠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
新加坡保健服务集团综合诊疗所参考了美国的结肠直肠癌筛检决策手册后,设计了长达15页的本地版本,并从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与27名来自不同种族,年龄介于50岁至77岁的本地调查对象展开系列访问和小组讨论,通过他们的建议改善手册。
内容除了解说结肠直肠癌的普遍性与症状,也解释哪些人属高风险群体、本地有哪种检测方式、不同筛查方式的利与弊,以及了解病患对筛查的顾虑。
手册主要针对患上大肠癌风险一般的公众,让他们了解有哪些筛检适合自己并与医生讨论,做出知情选择。大肠癌风险高的人则应直接咨询医生安排应当做的检测。
结肠直肠癌分别是本地男性和女性的第一及第二常见癌症,也称大肠癌。根据新加坡癌症注册局的2015年数据统计,我国在2011年至2015年之间就诊断了9807起大肠癌新病例,意味着每天约有三名男性和两名女性确诊。
早期大肠癌患者一般不会出现症状,最初从非癌性息肉开始。虽然这些长在大肠或直肠内壁上的息肉大多数不会发展成癌症,但一些可能会在10年左右恶化至恶性肿瘤。只有接受定期大肠癌检测,才能有效识别并尽早切除腺瘤。
卫生部建议患癌风险一般的人应从50岁开始接受大肠癌筛检,选择粪便潜血检测者须每年检测一次;进行大肠镜检查则每10年检测一次。
不过,本地的大肠癌筛检率持续偏低。据全国健康调查的2019年数据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50岁至74岁本地居民达到了卫生部所建议的大肠癌检测频率。
多数公众对大肠癌缺乏了解
新保集团杜克—国大家庭医学教研项目的研究副主席、新保集团综合诊疗所研究主任陈业川教授解释,多数公众对大肠癌的了解仍不足或存有误会。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没有大肠癌家族史就无须检测、没有固定家庭医生提醒,或者担心检测费时且昂贵。
调查所召集的27名调查对象未曾接受过大肠癌检测,新保集团综合诊疗所旗下的淡滨尼综合诊疗所家庭医学助理顾问阮淑慧医生透露,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阅读了手册后,对大肠癌筛检更感兴趣。
“手册提到,新加坡癌症协会其实向年满50岁的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提供免费试剂盒让他们在自家中采集粪便样本,再把样本寄送到协会进行粪便免疫化学检测。许多公众不知道这项免费检测。”
一些参与者建议把手册上载到网上,并且推出母语版本。手册目前已在淡滨尼综合诊疗所推出,研究团队也把原本的英文手册翻译成中文和马来文,并且正在将手册内容数码化,计划在不久的未来推广给更多公众、组织和综合诊疗所。
阮淑慧说:“至于决策手册是否能提高大肠癌筛检率,还须进一步评估。”
Source: Lianhe Zaobao, Singapore Press Holdings Limited.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Tags:
Rectum
;
Public;Patients;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Rectum;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News Article;
SingHealth Polyclinics;
SingHealth Polyclinics;
Article;
Lianhe Zaobao;
Family Physicians;
;
SingHealth Polyclinics;
Family Medicine;
Research